氯氧镁制品的变形表面形式有收缩变形;厚度与密度偏差及结构不对称所造成的翘曲变形,变形影响建筑功能和使用效果。
过多过大的用水量,会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一般在混合料浆中液/固比值在0.43—0.47左右,根据活性MgO的含量所确定MgCl2的用量。在此条件下,水的用量能使MgC12的浓度保持在20%—30%时的用水量即是正确的用水量。应强调的是生产企业应设置干燥设备,使制品的含水率在出厂前控制在8%~10%,避免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因排湿的不一致造成变形。在实际生产中对于组分中的轻质、松软的填充料应尽可能的少加或者不加。这类填充料对抵制材料的收缩不利,同时本身的吸湿性也大,加剧了材料的收缩,同时在组分中也应注意纤维的加筋量是否足以提高抗击力和防裂要求。
制品的厚度、密度公差大和结构不对称所造成的变形现象,多发生于手工成型,增强的玻璃纤维网格布分布不均匀也会引起制品变形。还应注意作为填充的集料比重应尽可能和轻烧氧化镁粉相一致,避免集料的比重不同造成在成型过程中产生沉积或上浮于混合集料,造成容重差异大。板材内部的收缩、膨胀不一致,产生结构应力会引起翘曲变形,克服厚度公差、容重公差和注重结构的对称性是防止变形的关键举措。
合理的施工技术与嵌缝材料的应用是防裂的重要举措。没有收缩的无机胶凝材料是不存在的。能做到的是把收缩限制到最小的范围内,再配合合理的施工技术与嵌缝材料的应用。笔者仅就硅镁隔墙条板在墙体施工中有关事项叙述如下:
硅镁墙材使用的板材含水率,应控制在当地的空气最低平衡含水率。通常为9:t-,4%需嵌缝和与框架及地面接角的板材二端面、二侧面必须将脱模剂除去,更新其表面以增加和嵌缝材料的粘接力。使用的板材养护龄期不得低于28天。墙板安装完毕后,停滞5~7天,以调节板材和施工环境的含水率,平衡及安装后的位移平衡。
墙板与楼地面接触空距采用半干硬性混凝土填充撬实。其组成为是32.5号硅酸盐水泥中粗砂:膨胀剂:水=l:2.5~3.0:0.1:0.2~0.3(重量份)
嵌缝胶泥采用聚合物纤维水泥砂浆。其组成为,32.5号普硅水泥:中粗砂:维纶纤维:水溶性聚合物:水(重量份)=1:2.5:6/1000:0.05~0.1:0.38~0.45(维纶纤维长度6~12mm)。也可用同质的氯氧镁胶凝料,加入上述同量的维纶纤维与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性聚合物可选用丙烯酸乳胶、EVA乳胶、偏氯乙烯乳液和聚醋酸乙烯乳胶。
嵌缝施工分两次进行,板材的侧缝应扩大为宽×深=lcm×0.5cm。第一次嵌缝深度为2/3,凝固后再嵌1/3,并在表面用聚酯布或维纶布加以粘贴,即所谓的防裂带处理。
氯氧镁胶凝材料制品标准与规范完善商榷
关于氯氧镁的原材料和制品的相关标准针对不同用途和要求,各有侧重,但对于一些材质共性的问题却未有统一标准,根据国外和一些地区的相关标准提出如下建议:
1.氯氧镁胶凝材料制品的返卤、泛霜是质量缺陷的表现形式之一,凡以氯氧镁为原料,无论何种产品都必须做抗返卤性和泛霜性检验。这一问题应在我国现行标准中统一提出。JC688标准指出,抗返卤性在相对湿度i>90%,温度30~C~40~C的恒温恒湿箱观察12小时,观察有无水珠或变潮。12小时的时间偏短,建议改为72小时。泛霜性检验.ICT568标准笔者认为可行。
2.建议增设水溶出物含量和水溶出物Cl一含量的测定,其含量不超过镁质材料的0.3%,溶出物含量≤6%。
3.建议增设软化系数的测定,以衡量产品的抗水性。同时应测定冻融以判断做装饰构件的可否。建议软化系数应I>0.8,冻融次数不低于25次。
4.应明确产品的出厂含水率为9士4%。
5.产品的抗弯强度,特别是板材,应和产品的密度,板材厚度相关。不能笼统的定位一等品与合格品的抗弯强度值。
6.应明确产品的收缩率与湿胀率和吸湿下垂度等的指标,提供产品的可利用价值。
7.应统一产品检测的成型养护龄期的时间。笔者认为养护龄期28.天为宜。
8.吸水率项目检验和吸水率指标不统一,建议此项必须设定,吸水率值应≤13%为宜
总之,制作与生产优质、稳定的氯氧镁胶凝材料制品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不能用粗放简单的方式对待氯氧镁胶凝材料的生产与应用,也不应因某些不按科学规范生产的氯氧镁胶凝材料制品所造成的质量缺陷,而否定这种材料的存在价值。
氯氧镁胶凝材料制品节能、环保、利废,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且氯氧镁胶凝材料的原材料资源在我国也储藏丰富,但生产制备中存在的工艺技术性问题,严重制约了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如何打破技术瓶颈,是行业内生产企业和科研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报特约长期从事新型建材研究与推广应用的中国新型建材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建材集团工程咨询公司高级工程师涂平涛撰文,对氯氧镁胶凝材料制品的性能及产生缺陷的原因、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并提出了科学详尽的相关防治措施及规范化生产的建议,对氯氧镁胶凝材料制品的研究与生产、提高稳定产品性能与质量有指导意义。